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小学
  • 初中
  • 高中
  • 大学
  • 早教

该类试题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,需根据材料背景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。

  • 常见考查方向①从有限时段内,发现地理事物变化规律;②推测该时段之前的状况,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预测。
  • 常见设问形式:“说明……的主要过程”“说明/推测……的形成过程/变化情况”“阐释/简述……的演化过程”等。
  • 分析步骤:

第一步:确定区域位置

提取材料、图形中的关键信息,如经纬网数据、图形轮廓、图中相对位置信息、数据、文字信息等,进行区域定位。

第二步:调用相关原理

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、基本地理原理、地理规律充分理解和掌握,在作答题目时,根据试题信息确定题目考查知识,调动相关学科知识。

第三步:按照时间维度/因果链,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

①时间性:答题过程要遵循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、发展、演变的先后顺序;

②因果链:答题过程要注意由因索果,保证逻辑性。

③完整性:过程演化类试题一般按点给分,因此需要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、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,不遗漏。

④精细化:答题过程需精细化,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概括,也不能长篇大论写成小作文形式。

例题1:2024《高考地理非选择题》P21T3

腾远高考原创题〉阅读图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22分)

海岸的变迁受众多因素影响,其中所有的影响因子都与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,通过海平面变化及气候的演变规律可以深刻研究海陆变迁、地壳运动等。下图为我国东部近2万年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图。

(1)推测甲时段全球气温的变化,并说明理由。(6分)

(2)据图说明乙时段海平面变化特征,并推测当地海岸线的变化特征。(8分)

(3)说明近现代各类堆积物数量明显减少的原因。(8分)

【参考答案】

(1)气温变化:温度先平缓下降后迅速上升。(2分)

理由:①温度降低,海水冻结,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,海平面下降;(2分)②温度升高,海冰融化,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移,海平面上升。(2分)

(2)海平面:①趋于稳定,基本与现在海平面高度持平;(1分)②但仍有小幅波动。(1分)

海岸线:①海水侵蚀达到高峰期时,海水深入,岸线向陆地方向移动;(2分)②海水间歇性后退,岸线持续向海洋推移;(2分)③距今2000年左右,海退变缓,海岸线逐渐相对稳定。(2分)

(3)①人类对海岸的改造;(2分)②护岸工程导致环境变化;(2分)③对贝类的过度捕捞;(2分)④修建护坡堤坝,拦蓄泥沙。(2分)

【解析】

(1)第一步:设问剖析

本题需结合图示信息中距今1.8万—1.4万年海岸线的变化特征,并结合所学外力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知识来推测气温的变化。

第二步:信息提取

第三步:整合信息

(2)本题首先需要据图说明乙时段海平面变化特征——趋于稳定,但仍有小幅摆动;然后抓住海平面在乙时段“波动”和“稳定”两个特征去推测海岸线可能发生的变化。海平面小幅“波动”可能使海水入侵平原或间歇后退,海岸线向陆地方向移动或向海洋推移;距今2 000年左右海平面维持“稳定”,使岸线也趋于稳定,并持续至近现代。

(3)海洋生物与堆积物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文因素(人类活动)方面分析。近千年来,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,对海岸地貌的改造、护岸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原海洋生物栖息环境;再加上过度捕捞,使得海洋生物减少,贝壳、牡蛎等堆积物减少;河流蓄水工程的建设,导致河流泥沙淤积,无法排入海洋,造成泥沙、淤泥数量减少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xkw123.cn/4352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0

评论0

欢迎来到k16资料库,每天更新小初高提分资料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