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们!最近网上那个教师工资“段位对照表”看了吗?嚯!那叫一个扎心!扎得我啊,感觉不是站在讲台上,是站在《鱿鱼游戏》的玻璃桥上!
人家别的行业段位是青铜、白银、黄金、王者… 咱教师圈可好,直接整成 “生存模式” 了!来,带大家沉浸式体验一下:
-
“呼吸层”(2000以下):好家伙,工资不够呼吸?全靠仙气吊着?这哪是上班,这是修仙啊!每天走进校门,同事打招呼都问:“哟,今儿气色不错,昨晚吸收日月精华了?”工资条薄得像学生忘写的作业纸,风一吹就没了。买杯奶茶都得思考人生:是选珍珠,还是选呼吸权?太难了!
-
“吃土层”(2000-4000):新人教师专属VIP层!欢迎来到“泡面经济学”速成班! “这一半中午吃,汤留着晚上拌饭,完美!” 工资一发,房租水电一交,瞬间感觉自己是当代“负翁”,钱包比我的教案还干净。逛超市只敢看打折区,购物车里的东西还没我的教学热情值钱!
-
“温饱层”(4000-6000):恭喜!终于从“吃土”升级到“饿不死”了!但也就仅此而已!想富?梦里啥都有!房贷?车贷?孩子奶粉?那都是“奢侈品”!每次看到工资到账短信,就像看到医生下的诊断书:“病情稳定,暂无生命危险,但也别想出院。”
-
“小康层”(6000-8000):嚯!到了这层,终于敢正眼瞧一眼星巴克了!虽然点单时内心还在疯狂计算:“大杯拿铁=两本练习册=五个班的随堂测…” 但起码能偶尔奢侈一把,享受一下“中产阶级幻觉”。走出店门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,仿佛喝的不是咖啡,是自由的滋味!
-
“中产层”(8000-12000):一线城市生存基准线!听着挺唬人?在一线城市,也就是刚刚够“活着”,离“生活”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学区房?那是神话故事!同事聚会敢点硬菜了,但结账时依然会默契地打开手机计算器:“AA吧,精确到分!”
-
“精英层”(12000-20000):哇塞!能“偶尔出国玩玩了”!朋友们,重点在 “偶尔” 和 “玩玩” !可能是三年攒一次东南亚穷游,还得是红眼航班+青旅床位。朋友圈发个定位:“世界那么大,终于出来看看了!” 底下评论:“王老师,代购吗?”这钱怎么来的?要么是熬成了“特级”,要么是身兼数职——白天是老师,晚上是主播/写手/微商… 主打一个“时间管理大师”!
-
“富豪层”(20000-30000):副业比工资赚得多!真相了朋友们!工资条?那只是个“零花钱证明”!主业是情怀,副业才是生活!可能开了个火爆的辅导班,可能是知识付费大V,或者家里有矿。在学校里走路带风,校长见了都得客气三分:“X老师,最近那个项目…?”
-
“巨富层”(30000-50000):已经忘记工资长啥样!工资?啥是工资?卡里数字跳动毫无感觉,可能只是某个理财产品的利息零头。日常困惑:“今天午饭是吃米其林三星,还是回家让阿姨做?”这种老师的存在,本身就是个都市传说。我们普通老师只能仰望:“哦,那位啊,神仙下凡体验生活来的吧?”
-
“封神层”(50000+):教育圈传说人物!别问,问就是“不可说”。他们的名字只存在于教育局内部文件和行业峰会的主讲人名单上。工资?那是对他们的侮辱!人家是按“影响力”和“资源”结算的!我等凡人只能默默转发他们的教育理念文章,并附上:“大佬说得对!”
所以啊,朋友们!看完这张表,是不是感觉特别“提神醒脑”?比十杯咖啡都管用!咱大多数老师呢,基本就在“吃土”到“小康”之间反复横跳,偶尔踮起脚尖够一够“中产”的边儿。工资的“段位”,完美对应了生活的“难度系数”。
为啥扎心?因为它太真实了! 把咱们那点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的辛酸,用最戏谑又精准的方式给戳破了!什么“人类灵魂工程师”?咱就是一群在“温饱线”和“职称评定线”上反复挣扎的“人类灵魂维修工”!
最后灵魂拷问(对观众): 各位同行、各位关心教育的朋友们,你们(或者你们认识的老师)在哪个“段位”卡关呢?评论区聊聊呗!让咱们互相… 扎扎心,取取暖!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xkw123.cn/4148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0